第一百九十八章:立功只发财
书名:开局送亲队,被呆萌老婆捡回家 分类:历史 作者:荼蘼花开i 更新时间:2024-03-12 19:41:05
先有消息的不是远洋的船队,是红薯成熟了。
大梁皇帝迫不及待的带着大臣们就在御花园挖了起来。
干了半天时间,将御花园里面的红薯全部挖出来,让人立马统计数量。
“大丰收,大丰收,朕要大丰收。”
大梁皇帝开心得像个孩子,蹲在地垄上,手里捧着两个拳头大的红薯,往嘴里咬了一口。
擦干净上面的泥土,立马咬了一口。
还有更多的红薯等待挖掘,现在只是挖出了一小部分就已经堆成小山了。
在那里,还有更多红薯成熟了。
皇宫内,太极殿中中,气氛因为红薯数量的报告而凝重起来。大堂中坐满了朝臣,愣愣地看着眼前那一柱柱标着数字的木牌,木牌上的数目让人感到震惊,这是他们之前都无法想象的产量。
大梁皇帝,在龙座上,深陷在计算红薯产量的惊愕之中,心中复杂如潮。
他瞥了一眼旁边的苏也,陛下的目光带着几分评估和复杂。
在红薯收获的时候,苏也就被传召到皇宫里面来了。
实在是,苏也提出的种植红薯的建议,初一听来让人心生疑惑,但有着他那不可忽视的自信和坚定眼神,让人不由自主就会相信他。
“苏也。”大梁皇帝声音沉厚。
苏也听见后,有些紧张地站起来:“陛下。”
皇帝笑笑:“全国范围内所产红薯,数目惊人,人民终可不再挨饿,全仗你。”表情淡淡,却瞧见他的眼底一片温暖。
皇帝的再次“好”一声道出,众朝臣纷纷拱手表示赞许,只有苏也低下头,眼中闪过一丝神伤,想起那个饥寒交迫的自己,可是今天,他已经能让国民不再饥寒了,有些的欣慰。
皇帝愣了愣,然后也是叹了一声,眼中有些识趣的光芒闪过,“有苏也,大梁必然昌盛。”
他声音低沉,似乎想象着那个景象,心中也是感有所悟。
苏也瞥他一眼,然后笑了起来,有些宽心,“是的,这是我们的大梁。”
皇帝看着他们的互动,似乎明白了什么,微微一笑,像是对这个前景很满意的样子,“那就看你们的了。”
众朝臣一愣,然后纷纷笑了,仿佛预见了那个风调雨顺,丰衣足食的大梁,神情中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宽慰和期待。
一开始苏也是一点都不想当官的,对朝堂上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抗拒。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,现在他所有的目的便是为了让百姓们吃饱穿暖,让国家变得更加的繁荣,当然这里面是存在着很大的私心,那就是社会必须稳定,他不想遭受战争的灾害。
这对他的日后生活是有非常大的影响,所以他才会选择这么做,这么做所得到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,那就是你好我好,大家好。
本来小苏也不太想在大家的面前露面的,也不想出任何的风头,但是立了这么大的功不出面不露风头,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,他自己愿意,大梁皇帝也不会愿意。
红薯的种植很成功,收成很好,产量巨大,这件事苏算立了不世之功,大梁皇帝自然要重重地赏,金银珠宝,绫罗绸缎。
还要给他升官。
但苏也拒绝了,他现在当翰林院主事挺好,不用动。
皇帝也没坚持,他本来就知道这家伙是个什么样的德性,既然不想升官就不升官吧,就在翰林苑这里做事挺好的。
再加上这家伙上班就特别喜欢摸鱼,那么作为皇帝自然就批准了他,没事的时候可以不用去翰林院,算是给他一个特权吧。
但他也没说什么,有些人做官是为了功名利禄,有些人做官是为了实现理想,苏也明显是后者,那他做官就是为了实现理想了,什么职位能实现理想,他自然不换。
于是大梁皇帝也没有强求,但苏也的声望却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一个巅峰,他现在和种红薯的农民在一起说话,农民都会认真听。
大梁皇帝直接让苏也成为红薯的推广人,并且告诉了大家,只要种上这个,大家都能吃饱饭。
一开始的时候农民们自然是不相信的,朝廷里面当官的凭什么会种地呀?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大老爷,怎么会管他们这些人的死活。
不过有一些农民他们活不下去了,也只能按照曹婷说的那样去做,去官服里面领了红薯的种子之后便开始种起来。
红薯这东西收成是非常快的,很快,他们就有了第1批的收获,然后苏也在整个民间的名声就爆了。
因为他们真真切切的看到红薯的收成到底是多少,这一亩的产量可比过去他们种粮食多得多。
这玩意儿吃法也非常的简单,煮熟了或者是烤或者是生吃他都可以吃,并且还有很强烈的饱腹感。
就在这一点上面就已经将苏也推上了整个巅峰。
在古代,士农工商,士排在第一,农排在第二,但是农是排在人之后的,他们没什么地位,但苏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。
他让农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种地的意义,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,可以让国家富强,可以让自己被别人尊敬。
当然,这个事情需要一个过程,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。
但最起码,现在农民种地时会多想想,不是为了吃饭而种地,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苏也不仅在京城如此,也派人去地方做宣传,各地都在开始重视农,并且重视发展。
既然已经做了推广人,那么就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。
早一点让大家吃饱饭,早一点可以缓和社会矛盾。
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重视农,现在大梁有一半人在重视农,另一半人还是在重视商。
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重视农了,重视农的好处也非常明显,就是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,以前百姓的日子就是吃上饭,但是现在,百姓的日子是吃饱饭。
他们也在慢慢接受教育,学习读书识字。
这样下去,用不了几年,百姓们就可以彻底过上好日子。
苏也觉得他的目标已经不远了,而此时,已经是他在这里待的第二年了。